其实越接近数字/逻辑的东西,越好对的上,越接近模拟的东西,越难对的上,但不是一定对不上,而是所花费的代价越高。
这一点很好理解,数字的东西一是离散的,位数有限制的,1.0就是1.0,而不是1.000000…1或者0.999999…9位数会无限下去;二是数字的东西不太受物理环境变化的限制,1就是1,不会分25度还是-40度的情况。所以更容易简化成单输入单输出的模型,或者有限个多输入多输出模型。
而模拟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所有物理量都是连续的,这是其一;其二是所有物理量都会受物理环境(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等)变化而变化,关键是它们之间也会相互耦合,而且这种耦合也是非线性的,甚至不是收敛的,而是发散的,没法严格的建立模型。
通常我们不管仿纯模拟电路,还是仿模拟数字混合电路,都是在用数字系统仿真模拟系统,所以都需要离散化,离散化以后就会失真,但是第二个问题还是难以解决的,除非建立一个超级无敌大的数据库,把所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都放进去,和模拟的对象几乎一一对应起来,解决解方程过程中不收敛的问题。
其实所有模拟量都是一样的,不然为什么天气预报让人觉得这么简单的事居然要动用超级计算机,尽管如此,依旧经常让人感觉报不准。
所以,在没有需要付出极大代价来满足仿真结果准确的情况下,在工程上通常是几大法宝:简化、折中、分治。用了这几招,一般已经能解决95%的问题了,剩下的5%可以通过经验来解决。不好之处就是需要比较多的人力实验和试错。至于软件在环或者硬件在环,本质上并不是解决模拟系统仿真精确性这个问题本身,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太难解决了,所以想出了一种真软件+虚拟硬件/真硬件+虚拟软件的曲线救国的方案,或者说他们本就不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主要用来提高/加速开发效率的。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标签:电力电气仿真培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