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未来的能源体系肯定是可再生能源主导的。届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主要模式,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将上升。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肖立业在第十二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对记者表示,理想的电网能够将广域范围的各种变幻莫测的电力资源转变成满足变幻莫测的电力需求所需要的资源,并保障电网安全可靠。因此,可以把智能电网看成是一个“能源计算网络”,用户从能源计算网络中获取可靠的电力。
肖立业认为,未来,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可再生能源时空互补性、直流电网技术、超导与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智能微网技术。
整合时空互补性
时下,能源互联网是一个火热的议题。
而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主要是可再生能源与信息的融合,即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网和信息的融合,通过热转化及热力网方式与信息的融合,通过转化成氢、合成燃料等与电网、热力网及信息的融合,通过市场与信息融合。
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输出功率依赖于天气,随机性强,具有间隙性和波动性。而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维持供电和用电的实时平衡,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有功功率实时平衡,挑战之二是发电资源和负荷地理分布不均衡。因此,构建广域电网仍将是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