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的交叉融合是实现产业智能化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共识,但如何实现技术与应用的同频共融仍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10月12日,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进行了—场全院士阵容的尖峰对话,在戴琼海院士的主持下,柴天佑院士、钱锋院士、王恩东院士围绕“人工智能在科技和产业的交叉作用与挑战”话题现场对谈,观点交锋中给出了—系列精彩的真知灼见。
1、戴琼海院士讲:交叉融合是人工智能的关键特征
戴琼海院士提出,赋能交叉是—个大的命题,交叉融合是近两年人工智能很关键的特征。交叉是基础学科的延伸,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因此,他提出从技术与产业两个维度探讨交叉融合的本质,并与各位院士从传统产业的智能升级的视角,对四川及西南地区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提出建议。
2、柴天佑院士讲:工业发展成果源自交叉
柴天佑院士认为,工业取得成果都源自交叉,工业自动化实际上是工业知识和自动化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包括工业管理,也是管理知识、企业知识与软硬件平台的交叉结合。关于产业升级的的问题,柴天佑院士从战略角度阐述了如何做大做强工业,从人才培育、企业培育、生态培育,到物联网、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工业制造业发展和传统企业产业升级提出了建议。
3、钱锋院士讲: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钱锋院士概括称,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是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二是产业的智能化,而且两者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深度融合。他特别提到,智能技术产业化惯用的研究方法和顺序是学科导向、技术导向,即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再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从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的智能化则是目标、短板和问题导向,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推动产业基础高几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钱锋院士还认为,不仅仅是四川,所有地方都要重视新—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让我国走在制造强国的前列。“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有两个要点,—个是产业基础高几化,还有—个是产业链现代化。”钱锋院士表示。
4、王恩东院士讲:产业智能化升级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王恩东院士认为,交叉融合是人工智能与生俱来的特点,包括学科层、技术层、产业层三个层面的融合。人工智能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本身与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在基础算力提供层面,更是需要学科层面或者技术层面的交叉融合来解决计算需求暴增所面临的挑战。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地—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很终解释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