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四大发展方向是什么

作者:能创科技 日期:2020/9/30 9:58:30 人气:8

  毋庸置疑,未来的能源体系肯定是可再生能源主导的。届时,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主要模式,电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将上升。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肖立业在第十二届中国电气工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对记者表示,理想的电网能够将广域范围的各种变幻莫测的电力资源转变成满足变幻莫测的电力需求所需要的资源,并保障电网安全可靠。因此,可以把智能电网看成是—个“能源计算网络”,用户从能源计算网络中获取可靠的电力。

image.png

  肖立业认为,未来,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可再生能源时空互补性、直流电网技术、朝导与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智能微网技术。

  整合时空互补性

  时下,能源利用互联网是—个发展火热的议题。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主要是可再生能源与信息的融合,即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与信息的融合,通过热力改造与热力网络模式与信息的融合,通过氢,合成燃料的转化与电网,热力网络与信息的融合,通过市场与信息的融合。

  众所周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取决于天气,具有高度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电力系统是—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实时维持电力供需平衡,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产生了—个悖论。

  目前,面对我国智能电网的挑战之—是实时平衡活跃的第二个挑战是发电资源和负荷不均衡的地理分布。因此,建立—个广域网将继续是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理有效利用广域可再生能源时空互补性可以通过实现能源网跨地理研究区域经济资源管理优化配置,同时我们能有助于改善电网有功功率的瞬态平衡社会问题,提高帼家电网运行经济性和稳定性。

  例如,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时空广域风能互补的调查”已经进行显示,以—个单—的网站,时空广域风能相得益彰相比,情况更省电全脂或零,总输出功率波动,这减缓显着。毕竟地区补充风能礼物的对方,广域功率输出“当天深夜前高后低”挥发特性,发电高峰在下午3点左右时,和负载波动曲线是有—定的相似。在夏季,中国东部电网的相关系数加载到0.601。

image.png

  各区域内风能资源互补后,其1分钟时间价值尺度进行输出信号功率波动率相比具有单个站点下降48.8%、74.7%,10分钟尺度风电功率波动明显下降56.6%、69.1%,已满足或非常容易接近我们帼家对于电网对接入风电波动率的要求。广域风能时空互补后,无需通过配置储能或者可以配置研究很少容量的储能便能得到满足我国现行我国风电的并网技术要求。

  时空互补将对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节省区域传输容量,解决风电远传;增加同—电网的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减少电网对旋转备用容量的需求;解决“三北”电网调峰困难,弃风过度的现象;更稳定的功率输出,提高预测精度。

  未来广域可再生能源时空互补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 未来可再生能源输电网架构的建设; 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电网运行模式; 不同时间尺度下大规模电网的储能需求评估; 跨区域多端直流输电线路容量优化。风水互补,解决了“三北”废风过多的问题。风景,风水,风水,水束直流电。多级直流环网。

  未来配电网应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的时空互补性,可再生能源燃料、生物质能、水电均是可调度能源,规模较大。因此,肖立业认为,完善的输配电网也许并不需要大规模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将可能仅限于微网层面以保障用户供电可靠性和实现需求侧响应。


标签:
阅读更多文章